亚洲博彩平台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动态>住建刊物>2017年>2017年第11期(总第102期)
【警示教育】建筑企业管理从人治、法治到文治的建议

 
  时间:2017-12-06 11:08 阅读量:5  

   虎占明

 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完善,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与知识经济的竞争,建筑企业管理的核心仅凭个人的经验和能力难以应付多变市场。在长期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循意识形态、价值观念、职业道德、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,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素质灵魂和潜在的生产力,要求比较高。建议企业管理从以下几点做起:

  1.人治模式

  中国的儒家思想特别强调人治,主张为政在人,以身作则,通过使用贤人来治理国家,这时明显具有秘密性、随机性和不可预知性等特点。从历史记载看,那时最明显的就是人治,国家没有法律,后期有了法律也是针对普通老百姓的,皇帝的话就是法,他定的条文就是律,所以才有了“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,父要子亡,子不得不亡”。由于采用人治,前后标准难免不一致,管理上随意性很大,权力主要集中在上层,执行者没有规章可循,需要见机行事,遇事必须请示上级。比如,同样是背后议论曹操,张辽被封赏,而杨修则被处死,其实曹操没讲什么法律,发怒了就处死人,所以才有了“伴君如伴虎”这样的警句。人治依靠的主要是领导的个人影响力,其人缘、风格等在统治中占有重要地位,一旦领导变更,换成其他人来治国理政,被管理者可能出现不服,抢皇位,甚至暴动,社会就出现剧烈动荡。一般来说,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人治这种模式存在于企业持续发展的创业时期,激励各方面的积极性制度,无论是国有企业,集体企业还是民营企业,创业时主要靠家族、朋友、同学等经营管理,自身素质不全面,大多数人在政治觉悟、知识水平、管理能力、人格素养、法律意识及道德修养方面存在不足,没有健全的制度与流程,执行主要依靠领导推动,领导强势工作效率就高,反之,效率就残差不齐。在人治模式下维持企业运转的人缘、情面,管理凭经验、人际关系,控制靠随机和自觉,领导靠威信,员工训练靠师傅带徒弟等等,这就是人治模式的主要特点。

  2.法治模式

 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,部门和员工增多,建立现代制度,淡化人治,通过制度化管理来提高效率,这就是法治。法治就必须强调法律法规,依法依据,这句话我们可能数十年前就听说过了。法律制度具有刚性、公平性、公开性、稳定性,它不同于人治那样有很大弹性,任何人都必须遵守,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。即法律是社会最高的规则,没有任何人或组织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。对企业管理来讲,建立制度并不难,难点在于如何执行,谁去执行。我常常到一些企业参观学习,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,将制度张贴在墙上,我个人认为,一套好的制度应该是适应企业发展而修订、自下而上讨论制订的制度。企业发展了,仍然使用多年以前的制度不能配套;在谈到法治时,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重点是很讲情面,似乎这样很有人情味,其实这对实行法治是最大的障碍。

  目前建筑企业的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。从本质看将管理界定为由计划、组织、指挥、协调及控制为要素的活动过程;从实践看战略谋划、制度制定、决策执行、文化建设等都成为企业管理的表现形式。当前信息化、标准化、精细化、互联网+等成为各行各业抢占先机。如果不提升管理,就在竞争中失去优势,企业发展不能只有技术会干而不会管的局面。

  3.文治模式

  当企业再进一步发展壮大就需要有一种意识、思维来引导我们的行为,这就是文治,以文化来管理企业。文治强调以人为管理的核心竞争力,建立学习型组织,领导靠教育培训来引导员工,对员工实行自我控制,自我管理,文治是依赖强大的文化,它是无形的,无处不在。企业要实施文治,必须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,在市场竞争中与“狼”共舞,影响深远,员工必须具有足够高的思想觉悟、道德素质和一致崇高的价值观。有人说,我们公司或我们部门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多少多少,硕士、博士多少,我们的员工觉悟、素质很高。其实这是一种误解,因为并非每个人的学历与觉悟、素质成正比,学历高并不意味着觉悟和素质也一定高。

  无论是人治、法治,还是文治,都有其优点和不足,选用何种管理模式,完全取决于企业发展的管理。企业就如同一辆汽车,领导如同司机,如果是新手驾车,安全性主要取决于驾驶员,驾驶技术高,安全性就高。一个新企业,能否管理好,管理层的驾驭能力非常重要,这属于人治。如果驾驶技术已经很成熟,此时的安全性则主要取决于道路等级,道路等级越高越安全,驾驶技术则为其次,这属于法治。当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和流程时,管理层的驾驭因素便降为其次,制度和流程便发挥作用,员工照章行事即可,如果还犯错,那是制度和流程有问题,不是员工有问题。因此,制度化管理对领导的要求不如人治模式那样高,不需要很强的迫力、影响力。如果遇上大雾或十字路口,安全性则主要取决于司机的专业素质、安全观念等,如果司机不按要求驾车,酗酒、疲劳开车,再有经验的司机,再好的道路,也是容易出交通事故的,这就属于文治。因此,驾驶技术、标准道路固然重要,但要提高车辆的安全性,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将安全植入司机的大脑,让他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,不违章,不喝酒,不开赌气车等等,这就是一种汽车文化。一种社会教育是因为大家都已形成了一种文化和习惯,你若没有,他们就会强制你,遇到多次麻烦以后,你就会被迫接受这种文化,融入这种文化。

  从人治到法治,再从法治到文治,是一个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,也是一个组织从诞生、成长到成熟所经历的管理模式,人治、法治、文治是相对来说的,而不是绝对的,其发展过程也将相互交叉,甚至某一时期三种管理模式同时存在,而非单独存在。只是在不同的企业,管理模式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,有些模式的过渡甚至需要很长时间。作为建筑企业管理者,提高传统企业文化的理解和体悟,珍视对历史文脉继承和拓展,做到明察秋毫,适时推动,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,万物有所生,而独知守其根,加强文化建设要将企业建设成为员工事业的舞台,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取得更亮眼的成绩 。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皇冠体育 2026世界杯买球 网赌平台 沙巴体育 皇冠博彩 亚洲十大足彩排行榜,足彩平台